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明白,何谓家风,何谓家道。
它不是仅限于传述的言语,它是一种传承,是一种延续,
它或许没有固定的形式,没有固定的方法,
可它却有汲汲于心,亘古的指引方向。01
烫壶、温杯,放入茶叶冲泡,静置……等待茶叶散发香气,叶蓁直起身,将茶杯放到我的面前。她回头凝视着身后的茶室,许久,终于开口跟我说道:“我想去北方走走,去学习更多的做茶技巧。”
我反应不及,下意识脱口而出:“你和舅舅说过了吗?”
她点点头:“我说了,他还没答应,可是我已经决定好了。”
窗外的陽光落在她的侧脸上,透出小半圈柔软的色调,叶蓁低头抚摸放在案板上的茶具,神情看起来伤感而又坚定。
空气霎时安静,有风吹过来。她抬起头看向我,语气里满是假装愉悦的调子,她说:“茶馆就拜托你们了,有什么事帮帮我爸。”
我僵着手,举着茶杯,愣在原地,恍然地想起当年高考结束,叶蓁执拗地与长辈大吵一架,毅然决然地填报了省外的大学专业,去走一条与他们安排好的、截然不同的道路。如今,恰如当初的雷厉风行,过程结果殊途同归,她微笑着告诉我,她已经决定好了。
将杯子放下,我摇头苦笑,心里却没有太大的惊讶。因为她很早便说过,她想要去看更大的世界,去接触更深的茶物,这一年的被迫回归困不住她心里的念想,她终究还是会远航。
虽然这样想,但还是抱着挽留的心情:“我本以为你答应回福鼎就是意味妥协,结果,你还是要走呀。”
“是啊。”
尾音落下,我抬起头与她倔强的眼神对视,对她说了句:“一路顺风。”02
记起小时候,舅舅和舅妈时常来我们家聊天,聊天的内容大多是我这个不常见面的表姐又做了什么乖张的事。说到愤懑时,舅舅总是狠声骂一句:“这个不肖女,也不知道是跟谁学的这些坏习惯……”
叶蓁的学校离家极远,我很长时间才能见她一回,而每每假期见到她时,她总是一副懒散的样子,嘴里叼着茶叶梗,跟在舅舅与祖父的身后。
居住在福鼎,白茶是当地的一大特色,许多家庭都会制茶,我们家自然不例外。
家中的茶房设备用了许多年,祖父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的私房茶主,凡事讲究亲力亲为,鲜少愿意使用机器。
身为祖父的长孙女,叶蓁更是被寄予厚望,她的假期多被带来茶室学习制茶,亦或是学习茶艺。她虽然看起来满是不情愿的样子,也时常偷偷从茶坊跑出去疯玩,可一旦投入制茶的过程中,她便变得格外认真,那是不同于其他女孩的细致柔软,一拨一散,带着特有的飒爽劲。
舅舅偶尔会责骂她,说她制茶不专心,总想着对茶叶进行新式制作,那些提议太过于异想天开,这不是他们所要追求的风格。
她撇着嘴反驳:“只是一昧地守着老旧的做法,是不会进步的,更何况,只知道继承却不懂得运用,这不是好的做法……”
“那是你还没有碰过壁,等你知道每个茶都有自己的特点,有各自工序,你就不会这样想了……我们要扎扎实实去学习,才能有收获。”
两人的脾性极像,谁也不肯让步,争吵到最后,只得不了了之。
舅舅甩手走人,而叶蓁站在原地,小声地补上自己的说辞:“总有一天,我会去看其他地区不同的制茶手法,然后我会让我的茶成为独一无二、专有的存在。”
我一直以为这不过是她的一句气话,却不想,她将这一句话贯彻了以后,她传承,她改善,最后,她用细枝末节的习惯拼凑了打动人心的温暖。03
叶蓁再次离开福鼎时,舅舅发了很大一场火,他站在客厅的中央,吼道:“你要是走了,就再也不要回来了!”
她背着行李,不反驳,只是很深很深地对着他们鞠了一躬,然后离开。
之后的日子里,她的行程只有微信和朋友圈可以了解,她一人坐了很久的火车,跑到内蒙古,学习蒙古奶茶的制作。
她在晚上7点钟发来视频,给我直播制作工序。画面中,人们在空地上随意地搭起篝火,层层枝桠支撑铁锅,水中煮着青砖茶,水纹荡漾,天边的余晖映得她眼脸光艳。
等到茶水变深,倒入挤好的鲜牛奶,等到沸腾,加入奶皮、炒米与食盐……起锅留下叶底,叶蓁在风里跟我形容,这种淡淡的咸味与我们曾喝过的甜味相差甚远,可是你能感受茶香和奶味在你唇齿间回荡,是边疆的特殊风情。
这样的学习并不是所看到的那样简单,所投茶的用量多少,水的温度,牛奶的放置时间,选择何种青砖,全是学问,她在内蒙待了近一个月,这才转头去了云南。
长辈偶尔还会跟我打听她的消息,听到她除了晒黑了许多,一切都好,也便不再多说什么。直到很久很久以后,我才得知,舅舅也曾一路向往自由,奔赴不同的地方学习,只是当年他还过于年轻,所储备知识不足以匹配他的经历,于是默默而归。
而叶蓁执拗地去了远方,进了一所很好的大学的茶学专业,她继承了舅舅的性子,也承载了舅舅未完的念想。
她从北方出行,再一路回到南方,她迷上普洱,于是选择长住。
她住在小小的茶室里,与当地的茶农学习采摘、杀青、揉捻与发酵,是不同于白茶的做法,可她满心欢喜。她感受茶的自然生长,研究茶里的变化莫测,农地里夏天生出不少毒虫,伤害她的皮肤,她在医院里挂着药水,却微笑着告诉我,她发现一个奇异的做法,这一做法可以让茶味变得更为纯粹。
她的脸因过敏泛着红血丝,眼底却熠熠生光。
大概习茶便是如此,你未曾用脚丈量过茶园的每一寸土地,便不会知道理论和现实到底差距是在哪里。向往极致,那么就要有一往无前奋不顾身的勇气,以及内心汲汲汹涌的信念。04
我大学毕业这一年,叶蓁终于结束了她的旅程。她遇见相爱的人,最后选择在浙江定居了下来。
她在杭州开了一家私人茶馆,销售自己的产品。杭州当地多是绿茶,龙井、毛尖、青顶、云雾……种类多而闻名,叶蓁没有选择顺应主流,仍是从白茶为主,将自己的经历和技巧投入,加上情感传承,将那小小的茶叶递交到别人手中。
她说,她做的茶叶有她自己的故事,她将这些故事的来源说给每一个来到茶馆的人听。
我在毕业答辩结束后一天去到了她的茶馆,再次相逢,她站在木色的圆桌前,如同当年与我道别时的光景,她说:“好久不见。”
闲聊时谈起茶馆的命名,叶蓁笑笑没说话,沾着水在桌面上划着痕迹,她将这个地方取名为“归”,意为她来的方向。
走了这么长的路,见了那么多的人,记忆最深的仍是与自己一同度过漫长岁月的故土。她终于明白舅舅当时说的那些话的用意,在了解了不同茶叶的不同属性后,这才明白自己曾有过的想法是多么不切实际和大胆冒险。到头来,她回归到长辈所教导的最初方法,耐着性子一点一点去学习,去感悟,最终找到自己的独特风格。
很久以后,我才明白这样的故事不仅仅是两代人之间的传承,更是一个家族的传承。家风亦是家道,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一个人的骨血里,变成你下意识的第一选择。它没有固定的形式,没有固定的方法,可它却有汲汲于心,亘古的指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