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觉得五十度灰里面的就是虐恋,那你可是被流行文化毒害得不轻。
影片里,安娜这只小白兔可是一点都不情愿被虐,也不会从皮鞭的抽打中获得快感,不情愿又没快感,这算哪门子虐恋啊!
那么问题来啦,真正的虐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中国,大概没有人比专门研究过虐恋并写过《虐恋亚文化》的李银河教授更适合回答这个问题了。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说的吧!
我对虐恋的定义是这样的:它是一种将快感与痛感联系在一起的性活动,或者说是一种通过痛感获得快感的性活动。
所谓痛苦并不单指肉体的痛苦(如鞭打导致的痛感),也包括精神的痛苦(如统治与服从关系中的羞辱所导致的痛苦感觉)。
如果对他人施加痛苦可以导致自身的性唤起,那就属于施虐倾向范畴;如果接受痛苦可以导致自身的性唤起,那就属于受虐倾向范畴。
虐恋关系的主要内容是统治与屈从关系以及经由生理、心理痛苦导致性快乐的行为。
目前可以找到的最早的虐恋统计资料是金西(Kinsey) 调查中的数字:金西报告表明,有22%的男性和12%的女性对虐恋类的故事有过性唤起的反应。
关于虐恋活动和有虐恋倾向者比较保守的估计是在人口中不超过10%:有调查显示,在性关系中有过虐恋活动的在人口中占10%。
一项对美国人的调查表明,人口中有5%至10%的人有通过虐恋活动寻求性快感的经历,虽然有些人只是偶一为之。
在1987年,根据美国科罗拉多州一个大学城的调查结果,约10%的人有过虐恋经历。
根据另一种估计,人口中虐恋者所占比例要大得多:至少有30%的人用虐恋游戏增强性活动的效果。
有更大比例的人承认,他们的性幻想中包含统治与服从的因素。
如果这一统计数字属实,旧有的以虐恋为变态的说法就不能成立了:30%绝对应当算作常态,而非变态了。
一位虐恋者欣慰地说:知道像我们这样的人有如此之多,我们是如此的不同而又是如此的一致,这真是一件令人快意的事。
在当今的西方社会中,虐恋活动已经进入数以百万计的家庭和人们的想像空间。
虐恋不再是可怕的或令人恶心的事情,而成为有好奇心的消费者可以随意尝试的一种活动。虐恋已经进入西方社会主流文化的视野之内。
在中国,这个趋势也在形成。
在虐恋亚文化中,虐恋者之间的关系是各种各样的。
从关系的时间长短看,既有短期的临时伴侣,也有长期伴侣,有些甚至是夫妇关系;既有几十年的关系,也有几个月几天的关系。
从生活方式的角度看,对有些人来说,虐恋的角色是"全天候"或"专职"的生活方式,譬如一些男女"主人"和他们的男女"奴隶"的关系就是这样。
对另一些人来说,虐恋只是"临时工作"式的或"兼职"式的,周末相聚或假期共同出去度假。
从虐恋的角色扮演来看,有的像父与子的关系;有的是主人和奴隶的关系;有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有的是典狱长与囚徒的关系;有的是军官与士兵的关系等等。
关于角色互换问题,既有施虐受虐角色始终固定不变的关系,也有施虐受虐角色互换的关系。
从性别来看,则可以概括为四大类:第一类是男性施虐女性受虐;第二类是女性施虐男性受虐;第三类是男男关系;第四类是女女关系。
▲虐恋一般都是这样的
尽管虐恋关系之间差异如此之大,它们还是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一. 参与者自愿
这是虐恋的第一个最重要的共同特征。
这也就是真正的暴力及其施暴者、受害者与虐恋关系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虐恋就像性活动中的互补关系,是双方相互关注和尊重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自愿。
在活动之前双方往往会事先就角色分配、活动内容、情节场景等细节做好约定。
施予和接受,肉体痛苦或心理羞辱,大多遵循一个事先仔细安排好的脚本。
对预期的情节的任何改动都有可能降低性快感的程度和活动的满意度。
在大多数情况下,虐恋总是由接受者 (有受虐倾向者) 而不是由施予者 (有施虐倾向者) 来安排和控制活动的内容和程度。
受虐者清楚知道能唤起自己性欲的疼痛的程度,因此他们在性活动之前大多与伴侣协商妥当,使自己所能承受的疼痛限度不至于被超过。
二. 虐恋群体中,受虐者多于施虐?
美国女作家南希?弗莱德 (Nancy Friday) 在她对3000名男性的性幻想的调查中发现,在这些男性的性幻想中,统治女人的欲望似乎是个例外,而不是规律。
在她的调查对象中,男性受虐与施虐的性幻想的比例是四比一。她的调查结果与对卖淫业的调查结果相符:她们的顾客中,花钱做受虐者的人数要超过做施虐者的人数。
不过,施虐者和受虐者并不是绝对的。
施虐倾向和受虐倾向往往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即虐恋的主动形式与被动形式常常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
施虐者大多有过受虐的经历:恰恰因为施虐者自身曾经有过将快感与痛感联系在一起的体验,他才能够通过施加疼痛获得快乐。
如果一个施虐者从来没有亲身体验过将痛感与快感联系在一起的受虐经验,他很难从他人的痛苦中发现快乐。
三. 在虐恋活动中,幻想极其重要
虐恋活动有游戏性质、仪式性质和象征性质,其主旨是将现实转换为戏剧,以及身分和角色的转换。
从奴隶转换为主人,成人转换为婴儿,痛感转换为快感,男性转换为女性,然后再换回来。
这也是它同真正的残忍与暴力的区别之所在。
在虐恋社群中,人们将伤害 (hurting) 与戕害 (harming) 做出了区分。
前者只造成心理或生理的痛楚,后者才造成真正的需要医药救治的肉体伤害。
在虐恋活动中,真正造成性伙伴受伤到需要救治程度的情形是极为罕见的。
发生在陌生人之间的无缘无故的暴力不会使有受虐倾向的人感到性感,也不会进入他们的活动中去。
在西方,虐恋活动常常被叫做scene,也就是布景、情景的意思。也就是说虐恋具有表演性和挑逗性。
虐恋活动有一种将折磨、痛苦、羞辱表演出来的冲动。
等待和悬念也是虐恋这出戏不可或缺的元素。在马索克的小说中有大量被吊、被钉上十字架及其他肉体的悬吊景象。
严格地说,受虐倾向就是一种等待的状态,一位有受虐倾向的人在等待这一概念的最纯粹的意义上体验它。
有很多受虐者并不真正喜欢肉体疼痛,有些人甚至很反感。受虐的快乐来自强烈的预期。
虐恋活动对想像力的需求超过其他一切性活动。性交形式无论怎样变换,也只是一种动作而已,而虐恋活动却是戏剧。
一个动作不能构成虐恋,它需要一系列的事件,而这些事件并不一定与性有关。
这样虐恋就比其他性行为包含了更多的想像力和戏剧性,更多的可能性。
虽然虐恋情侣玩虐恋游戏时是很郑重的,他们身穿黑皮装束,履行各种仪式,气氛严肃,有时甚至很恐怖,在那时他们恐怕不会笑。
四. 整个事件中,蕴含着巨大的幽默感
虐恋关系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开始的。当事人双方的关系往往极端亲密、了解和信赖。
在虐恋关系中存在着一种亲密的交流,如果不交流,不把内心深藏的欲望告诉对方,就不可能建立起虐恋的关系。
因此,认真的虐恋活动是在那些互相了解非常之深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他们甚至是结了婚的。虐恋双方都相信性伴侣不会做任何真正严重伤害自己或造成永久性创伤的事。
五. 由于其恋物性质,有时甚至可以完全取代生殖器性活动
这一实践因此成为福柯理论的有力证据——为福柯理论所反对的两种观念是:身体快感只能来自性快感;性快感是所有快感之源。
福柯的朋友有一次对他说:在一些虐恋活动中,有时甚至完全不发生勃起。
他们为这一现象及其象征性意义感到兴奋和欣喜。
▲虐恋的冷门知识
除此之外,虐恋活动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社会学特征:
一. 性别特征
这也是特别引人注目也颇有争议的。
大多数调查表明,参与虐恋活动的男性多于女性,有受虐倾向的男性也多于女性。
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色情小说分析,鞭笞者为女性的大大多于男性,而接受鞭笞者大多是男性。
二. 阶层特征
有调查表明,虐恋倾向越是在社会上层越常见。
从小遭受家庭暴力的下层阶级子弟中有虐恋倾向的较少,虐恋倾向却在幸福的中产阶级家庭中长大的人们当中盛行。
三. 民族特征
有人提出虐恋是非常英国味的东西,因为它是一种很沉重的东西。
当然,在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及北欧国家,也都有大量的虐恋活动存在,认为它主要属于英国只是一家之言。
英国属于在社交活动中极为强调端庄的民族,因此羞辱才会被认为特别刺激,并进一步被性感化。
四. 商业价值
市场的商业行为将虐恋行为带入性活动方式选择的主流之中,因为市场要求不断创新,而在经历过性革命的20世纪80年代,各种性活动方式都被开发过了,不再新鲜。
市场需要新的未开发的处女地,而唯一的处女地,也许是最后一块处女地,就是虐恋了。
虐恋不仅是最后一块未经开发的处女地,而且是性活动的各种形式当中与商业活动联系最多的一种形式。
这是因为,虐恋带有恋物性质,它需要各种道具。
此外,虐恋活动还有这样一些社会特征:
它较少发生于已婚者当中,多发生于未婚伴侣当中;从事虐恋活动的年轻者大大多于年长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