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有关同性恋话题的微博评论区里,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人说:
“我不支持,但我也不反对。”
看似很客观对吧?
我其实也很赞成这种态度。
本来就是正常的取向罢了,何必要用带有感情色彩的态度去评判?
但为什么还会有世界不再恐同日、同志骄傲月等文化现象去声援同性恋群体?
因为很多表面看似是“客观看待”的背后,依然隐含着歧视。
我之前看过一个采访视频,很多采访对象会说:“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取向······”,一副开明、包容的姿态。
但当记者问到:“那你会接受你的孩子是同性恋吗?”他们简直是异口同声:“我的孩子不会是同性恋!”、“那我肯定是会想办法让他改变这种心理的。”······
看到没有?
前面表现出来的所谓“客观看待”,也只是站在自己虚构的一个制高点上进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评判罢了。
我有一个朋友,他也是gay,但是他有一个弟弟,之前聊天的时候我对他表示了羡慕:“老一辈嘛都传统观念都挺重的,你有个弟弟以后你压力小一点。”
他说:“是啊我也这样感觉,但我就怕我弟弟也是个gay······”
我问:“那你弟弟要也是gay怎么办?”
他说:“那我就好好支持他。我当然希望他喜欢女孩子,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条路很难走,而且这个社会还是异性恋更有保障。但是他要真的也是gay,那我就理解支持他,让他别走歪路。”
我前两天跟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有一点争执。
起因是他问我了一个问题:“你们同性恋怎么这么多?”
我说:“你们异性恋更多啊!”
他说:“异性恋当然要多了!如果世界上都是同性恋,人类不就灭绝了?”
我当时看到这个问题真的很无语,我没想过这种问题会从我朋友的嘴巴里问出来。
就像有人质疑女人不生孩子的权利,会说:“如果女人都不生孩子,那人类不就灭绝了?”
这种问题的最大问题在于它所提出的这种“如果”,根本不可能实现。
接着,他又问了一个让我有点生气的问题:“我对同性恋包容度还是蛮高的,但是你不能后天输入思想让别人变成同性恋吧?你要是让小孩子从小觉得同性恋很酷,都跟着学怎么办?”
让我有点生气的原因是,在这个语境里,他已经把同性恋当成不好的事情了。他的潜台词是:“你可以是同性恋,但你别到处嚷嚷,不要影响别人。”
更可悲的是,他自我评价“对同性恋包容度很高”。
怎么,你以为同性恋是王者荣耀啊,对小孩子诱惑力那么大,还能跟着学?2020年了,不会还有人觉得性取向是可以通过后天改变的吧?
就像你小时候你爸妈还天天在你面前讲清华北大呢?你考上了吗?
所以那天我和他聊完以后,有点失落。
他竟然还觉得是我敏感,他见我不是很高兴,说:“你不要这么敏感,我知道你取向以后说过什么没有?是不是对你和之前一样?”
我也不知道说什么了,因为他分明没有get到我在意的点。
但我这个朋友也是上了大学,和我年纪相仿的年轻人。连他依然是这种认识程度,那可见未来中国同性恋群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蔡依林有一首歌叫《玫瑰少年》。
这首歌唱的是一个叫叶永志的少年,他生前因为外形秀气、行为举止像女孩子遭受了校园霸凌。2000年4月20日他被发现倒在学校厕所里血泊里。
蔡依林在这首歌里唱到:“哪种美丽会唤来妒忌?你并没有罪,有罪是这世界。”
这首歌拿下了金曲奖。蔡依林发表的获奖感言说:“这首歌提醒了我,在任何情况,我都可能成为某种少数,所以我更要用同理心去爱我身边的人。”
我当然也知道,用同理心去要求旁人未免有点苛刻。
但如果做不到同理心,就别去质疑,更不要责怪。
保持真诚不虚伪的客观对待,就是最大的善良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