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Y都」票选结果
最近做了一次重庆和成都的「GAY都之争」票选。结果,万万没有想到啊,大家的参与热情高涨。
此次共收到857条数据,其中成都网友占14.4%,重庆网友占14.7%,比例大致相同。其他城市的小伙伴占比70.9%。
最后,成都大胜:
读者票选「GAY都」的理由
站成都
很多认为成都是「GAY都」的同学说,春熙路、IFS大熊猫、太古里在全国同志心中具有相当影响力。当然这个「影响力」主要看外省人民的发言。王婆卖瓜是不行的:
(上海市):10步一个GAY,说的就是春熙路。20步有一对GAY,还是春熙路!
(陕西省):毕竟成都IFS的大熊猫见过的GAY,比你这辈子吃过的盐都多。
还有很多同学认为恰到好处的做作、精致的打扮才最能代表GAY都:
(江苏省):我去九龙购物时,看见一个小哥哥鞋子沾了一点灰,会立马掏出湿巾单膝蹲精致地擦干净,然后再拿出干纸巾擦手、擦鞋。叹为观止。
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属性攻击的杀伤力远大于地图炮:
(重庆市):成都没有TOP,太可怜了,所以给他们一个称号以示安慰。
(重庆市):整个成都的直男凑起来坐不满KTV一个小包厢。
(贵州省):在成都打开小蓝,密集程度是重庆的2倍不止。
(北京市):在成都,我被SAY「HI」的频率更高。
还有一些玄而又玄的…..
(成都):成都的GAY吧是一阵阵的「妖风」拂面而来。成都,一座直男来了都能变弯的城市。
(广东省):我的理由是,在网上认识的成都GAY是多之又多,重庆却没几个。或许,重庆的GAY不上网……
站重庆
对于支持重庆的人,其中一部分会觉得,同志属性不均衡的城市,不能称之为「GAY都」。而重庆的小哥哥又好看又MAN,才应该称之为「GAY都」:
(重庆):重庆地势起伏大,三步一个坡,十步一个坎,所以同志经常运动健走,身材更FIT。
(湖北省):重庆的男娃娃性格更直爽,看起来不会「GAY」得那么明显。
实践派也在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庆):我自己在成都念过四年大学,成都给我的感觉是一个枢纽站,迎来送往。重庆更像是一个窝,一个老巢的感觉,所以我更偏向重庆。
(北京):曾在重庆生活过几年,除了同事,朋友里没有直男。
还有一些同学,被爱情蒙蔽了双眼:
(成都):我选重庆,因为我在重庆有市场,哈哈!
(北京):男票重庆滴~
(河北省):马路上和小哥哥要电话,几乎没有拒绝的。
为什么是成都?
对于「GAY都」之争,我们很难去下定论。不过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魏伟教授曾在『城市里的「飘飘」:成都本地同性恋身份的形成和变迁』中讲述了成都的确有异于其他城市的同性恋文化。
对于同性恋,成都有自己中性的用词
在LGBT发展比较快的美国,「GAY」这个词自上世纪40年代以后才开始泛指同性恋者。在这之前,多用「QUEER」「FAIRY」「TRADE」等词来指代同性恋者。这些词汇多表现「性」和「性别」,还夹杂一些歧视和亵玩的意味。
而只有正确认识同性恋,给他一个具有「普世意义」的身份,才能让它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在中国,真正以中性指代同性恋的词汇是「同志」。它不是中国固有的同性恋身份,是上世纪末一位香港同性恋活动家所创造,是对「GAY」的本土化产物。
成都在「同志」一词普及之前,就已经具有了属于自己的、中性的地方性用词——「飘飘」。「飘飘」最开始指同性恋者在不同场所之间「飘来飘去」。后来,又暗指同性恋男子一辈子也无法安定下来,就像秋风中的落叶,注定飘荡一生。同性恋群体本身也认同这种说法。
成都提供了同志的「生活空间」
上个世纪90年代,有成千上万的青年人涌向南方新兴都市。『纽约时报』就曾报道,「估计有15万男同性恋生活在深圳这个移民城市里,远离亲人,选择向往的生活方式。」
可以见得,一个城市对性少数人群友好的硬性指标是,有一定的生活空间。
在互联网没有普及之前,我们能想到的同志生活空间是酒吧、公园……游走于各个城市之间,我们发现基本每个城市都有这样的场所,但都属于半封闭半开放。
而当时真正能让同志群体走入大众视野的,或许只有成都的茶馆。
1935年,成都『新新新闻』报载,成都共有茶馆599家,每天茶客达12万人之多。根据成都茶楼行业协会的数据,在2018年成都保守估计有3万家茶楼,居全国之最。
不同的茶楼,就像如今不同功能的APP。
青羊宫附近的茶馆,早期并不是专为同志人群而开,却因同志在此开展社交活动而被强行赋予了这样的意义。
魏伟还提及,在茶馆里,可以进行「性别的表演」,就是一些浮夸的言谈举止,给同志一个公开表达「做自己」的场所。就像今天你会在KTV里会唱着『舞女泪』随身摆动,或是满嘴「淋言淋语」卖萌。这种演绎不仅被允许,还得到鼓励。
移民城市有着天然的包容性
自古以来,成都都是一座移民城市。
『成都通览』写道,「土著稀少,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也。」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说的是成都一年汇聚成村,两年形成了镇,三年就成为一个大都市。
不仅如此,在成都的两千多年历史中,先后容纳过四次大迁徙。
近到深圳,远到纽约,后天聚集起来的城市都带着很强的包容性。
关于成都的包容度,还有网友指出,很重要的一点是,成都是道教的发源地,道教主张「顺其自然,不强求、不逆天」。「天」在这里指的就是客观规律。
成都市民对待同志带着一点「无动于衷」的开放态度也就很好理解了。
这更像是李安在拍摄『喜宴』后的态度,「我从来都不觉得喜宴是要为同性恋说话。对于同性恋,我不歧视,但也没有特别的兴趣,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最后
在这次GAY都票选中,看到很多的读者在票选理由前加上了一句「川渝不分家」,然后才是他们的观点。对于「GAY都」这个称呼到底花落谁家,并不重要,它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GAY都」,更像是我们对一座城市的期盼。我们希望有这么一个地方,他对待GAY是极其友善的,是让我们心满意足的。
所以,哪座城市是GAY都呢?
让你幸福的那座城市,就是你的GAY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