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受访者分别是:
1号基友:谢燮,杭州,平面设计师,4年自由职业者
2号基友:七安,武汉,影视特效师,6年自由职业者
3号基友:李澈,杭州,自由撰稿人,4年自由职业者
Q1:当初是什么契机,让你决定从事自由职业?
谢燮:大厂工作四年然后和朋友跨界创业后,由于相对自由的工作做久了,很难适应稳定的上班生活。就重拾设计做了自由设计师。
七安:2014年,在一家C影视公司做视频包装,从去的第一天就连续工作31个小时。因为先前的员工撂挑子走人了,入职的第一天领导就告诉我这个项目第二天就得交付。之后这份工作熬夜加班便是家常便饭,记得有一天加班到凌晨三点多,领导还告诉我说:“咱们今天不通宵”。
工作很辛苦但工资并不高,底薪3k,周末单双休轮换。搞笑的是我上一家B公司底薪3.5k双休,几乎不加班。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回事,经常干些傻事。做技术的经常比较忙也没时间想别的,同事们对我也挺好的,那时候就一心踏踏实实地做项目,也为之后出来单干积攒了不少口碑。
之后公司来了一个女同事,工作经验没我多,技术也一般,喜欢在公司搞小团体,之后的交流中让我知道了她的底薪是4k。打那心里就开始不平衡了,直接跟领导讲我要涨工资,可能太直接了被领导拒绝了。然后我便离职了。
离职之后,也没想过要做什么,因为之前经常熬夜加班,身体大不如从前。所以就想着休息一段时间调理一下。没多久B公司的领导听说我没上班了,就外包了一些长期的项目给我做。慢慢的C公司也开始外包项目给我。就这样从2015年我就没上过班,开始在家做项目。
李澈:毕业后,为了帮家里打理事,没有直接去公司上班。闲暇时写东西,偶然被朋友看到,建议我开公众号。那时候已经是18年了,公众号的热潮已过。整理了自己之前写的几篇东西,发到豆瓣,反应不错,好多人留言,于是决定做公众号。
做了半年后,觉得自己快脱离社会,且没有组织归属感,于是找了一个初创公司去上班。上了四个月,实在受不了公司的运营模式。举两个例子。老板布置一个项目,让员工做准备。
我做了很久的准备,老板又要调整方向。我就会很气愤,觉得自己之前的准备工作都是无效的。比如通知晚上6点开会,临开会时又改到6点半,我就会非常气愤,觉得不尊重我的时间。
从市场关系来讲,老板的做法无可厚非,因为老板就是花钱买员工的时间。但是我受不了,因为我要对自己的时间负责,要保证自己的工作时间一定要有有效产出。
后台一直有读者留言、发信息。有一条留言,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原话大致是:“澈澈,我们知道你上班了,没时间管公众号。但你可不可以偶尔推送下,哪怕一个月一篇,哪怕一篇几个字,这样我们知道你还好,还活着,我们就放心了。”
那时就觉得,自己要陪读者一起走下去。
Q2:是不是有很多闲暇的时间约P/交友?
谢燮:并没有哈,很多人觉得做自由设计师,生活自由多了,想睡到几点就几点,想干嘛就干嘛!
其实你只猜对了一半,另外一半就是,如果你做不到自律,你的自由生活将非常悲惨。
相对上班而言,作为自由职业者有更多相对自由的时间。相对自由是指,我可以在别人忙着工作的时候出去旅游,可以不用排长队、人挤人。我也可以在五一假期这种外出高峰期选择在家工作。无论我怎样安排,最终还是要保证工作量,所以是相对自由。
小范围内,我们是享有一定的自由,但也得担一些风险;其实,我们并不那么自由。因为自由职业者大多都希望,能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更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不希望浪费时间。
而这种“不希望浪费时间”,会始终驱动着自己不断努力。知道自己的钱包和自己的工作时间和效率相关。甚至你越努力工作,就可能收获越多的自由。所以,自由职业者往往比上班的人更忙,甚至除了睡觉其他时间都是在工作状态。
所以并没有很多闲暇的时间交友。
七安:休息时间是变多了,有时候玩两三个月没事做,几乎每天都能睡懒觉,傍晚还能出门遛个弯。时间多了,人就容易寂寞,寂寞了就努力找对象。我也是2015年认识了他,并携手走到现在!
李澈:闲暇时间是比较多。但我不知道别的自由职业者是什么状况,我的工作属于纯脑力劳动,所以每天工作完,脑子会比较累,就是那种连电影也不想看,一条微信都不想回复,只想摊在床上对着天花板发呆,放空大脑,不做任何思考。
这也是为啥我现在很少和读者在微信上对话,因为那种即时性、碎片化的对话,其实没有多少深层的交流。有问题,我都会让他们发邮件,很多人一听说发邮件,觉得麻烦,就不发了。
这也从侧面证明,其实他们要咨询你的问题,对他们而言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给我发邮件,能让我对问题有充分的、集中的思考时间,这样能保证回复的质量、负责的态度。
有时候,也会刷刷软件,寻找一些信息刺激,这种刺激完全是来自陌生人的,不需要做思考的,不同于微信好友、读者,和他们对话需要思考。
说到交友,我很宅,社交活动基本在我家2KM之内。刚开始写文章,还会出去见见读者,后来发现很多读者见你,并不是他多么认可你,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比如想看你长啥样,或者让你给介绍男朋友,这种交流没有多少意义,现在就很少出去见读者了。
最近一段时间,强迫自己每周三、周六晚作为自己的固定社交时间,强迫自己走出去。
我问过一些上班的朋友,我问他们,每天除了吃饭、午休、上厕所、等开会、等回复,每天全心投入工作的有效时间是几个小时,多数人回答在4h左右。所以我每天保证自己有效工作时间在6h就好啦。
Q3:找男友时会不会很希望对方也是自由职业,这样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蜜月旅行?
谢燮:对男朋友职业没有具体的要求,但最好不是自由职业者。做自由职业者久了最大的感受就是会缺失和人交流的乐趣。会感到孤独,一个人孤独总比两个人孤独要好吧。而且两个人在一起久了最容易缺失的就是新鲜感,不同的职业或工作圈有不同的见闻可以分享,有利于促进两个人的感情。
毕竟旅游和消遣不是常态,工作和生活才是日常嘛。
七安:认识他的时候我离职没多久,他那时候刚来这个城市还是直的,一次从新闻中知道了小蓝。然后好奇就下载,就有人约他,之后就弯了。他家庭条件比较好,属于不用工作的那种。
刚认识的时候他没看上我,但因为我们都比较闲,所以能经常在一起玩。之后的一次旅行中跟他发生关系,我也就成为了他的初恋。
李澈:我会希望对方也是自由职业。这样至少可以两个人在时间上充分自由,一起旅游/蜜月也可以避开旺季,或者有机会一起去国外游学。
我是渴望身边有个人陪伴的,我很憧憬的状态就是两个人在一间房子里,各读各的书,各做各的事,有事没事聊几句,你帮我倒杯酒,我帮你递杯奶,转过头看到你也在身边。
之前看到一个LGBT纪录片,里面有一个谷歌的工程师,他说自己不喜欢社交,职场社交对他是负担。
于是辞职后,就在家里自己做事,专门为一些公司做数据分析,自己每天就在家做做饭,看看书。当时看到这一幕,我就想,哇!这就是我最想要的男朋友:相互陪伴,各自努力,一起经营共同的小家,最重要的是他会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