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昨天晚上睡觉前才突然明白,为什么2016、2017那两年我和我大学室友合租的时候,我总是会时不时埋怨他甚至讨厌他。
我和他的关系一直算是很不错的,但那两年,我内心总会莫名地不想和他说话,甚至很想远离他。
我们之间并没有发生过什么矛盾,但就是在那两年天长日久的相处中,我时不时会厌烦他,总觉得他给我的生活造成了麻烦和困顿。
那会儿我也反思过为什么自己会有这种小心理,当时得出的结论是,因为两个人每天都呆在一起,距离靠得太近,矛盾就难免产生。
后来2018年我们分开了,彼此各自独居了三年,当初合租时的那些埋怨、厌烦再没有在我心里出现过。
看来人和人确实是要保持点距离才可以。
可昨天晚上,我睡觉前阅读了一篇我喜欢的一个作者的文章,里面提及到一句话,让我一下子对自己之前的心理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一个人可以拮据度日,可如果换成两个人这样生活,最后只会变成互相憎恨。”
这段话是出自导演娄烨《颐和园》里面的台词,也是这段话,把我之前的不解和困惑都打开了。
为什么我那会儿总是无缘无故想冲室友发火呀,为什么我总觉得他给我造成了麻烦呢?
因为,我们两个都在拮据的生活。可我又不甘心,总想摆脱这种拮据想往上蹦。
我蹦不上去,对身边的一切人和事都会厌烦。而他,恰好就天天在我面前,自然就成了倒霉的出气包。
可如果他活得并不拮据,远超于我,即便天天在我跟前,我想自己也不会对他厌烦了。
因为潜意识里面会觉得,这个人能引导自己,或者某个时刻能帮衬自己。
朋友之间,尚且还算不上是利益共同体,在近距离的接触中,在日复一日的拮据和平淡面前,关系都会失衡。
那如果是利益共同体的伴侣关系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两个人被真正地绑定在一起。
让他们一直处于贫穷和拮据的状态,最终生活会滑向什么样子呢?
或许就如前面那段台词所说的一样吧,最后会变成互相憎恨。
2.
两个人拮据地生活,这种互相的恨是如何来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说,一个人拮据地生活,为什么他就可以过呢?
一个人拮据生活时,他内心不会有恨有怨吗?
依然有,只不过这个时候他只能恨自己,恨自己无能。恨到最后就会心安理得地接受自己的能力有限,是个普通人的命。
这个时候虽然有恨,可这个恨是平和的,是妥协的,是无奈的。
毕竟,人不能自己把自己恨死,人最终还是爱自己的。
可如果是两个人一起苦一起拮据度日,人就不会先恨自己了,而是恨周边的人、恨周边的环境。
是他们影响到了自己努力,是他们造成了自己不能蹦上去的困境。
责任在外不在己,互恨由此产生。
这个时候的恨是暴躁的,是不甘心的,是埋怨的。
人,似乎都更善于迁怒于别人, 因为怪别人更容易,而怪自己是没得选的时候最终才要面对的事情。
有得选,有得责任人存在的时候,人干嘛要先去恨自己呢?
所以两个人一起拮据地生活,尤其是这两个人是伴侣关系,是利益共同体关系时,最后往往会变成互相憎恨和埋怨。
他们恨对方拖累了自己,他们怨对方给自己造成了阻碍。
就唯独忘记去责怪自己。
3.
人际关系从来都是微妙的,也从来不仅仅只是两个人的事儿。它一直随着环境、双方的欲望、距离等的变化而变化。
有些时候,两个人之所以能维持亲密关系,不一定真的就是他们彼此爱得有多深,还有可能是他们的日子太顺了,根本没有任何外力去考验其忠贞度。
而另外一些人他们的关系之所以破裂,也不一定就是双方有了背叛、出轨、出卖等,仅仅可能是他们被生活推着走的时候,生活这双无形的手不自觉地就把他们给推开了。
就像两个一开始很相爱的伴侣,他们可能也不会想到,有一天双方会因为长久的拮据,便互相怨恨了起来。
在那种恨的状态下,彼此变得面目可憎,变得满腹牢骚。
就如同我在那两年怨恨我的同学一般,总觉得他全身哪里都让我不舒服。
但问题是,我们明明是关系很好的朋友呀,我们也没有任何矛盾发生呀。
幸好他大度,无限包容当时的我,总是乐呵呵地看我发脾气。
分开之后每每回想到他以前的不以为意,我常常会咧嘴一笑,我们其实还是好朋友呀。
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遇见不互恨不在意的人,大多情况下,尤其是伴侣之间,会恨出很多恶。
彼此恨得咬牙切齿,彼此怨得天昏地暗,而这一切都是在日复一日的拮据中慢慢产生的、挤压的。
这里面早就脱离什么爱与不爱的话题了,进阶成了另外一层交流:正视自己还是怨怼他人。
其实说到底,人的命运还是得让自己承担,和任何的外界因素、人相连,都是有风险的。
因为但凡某天你发现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怨愤也便开始了。而这怨首先还是指向他人,最后才是自己。
或许很多人正是看到了这一层,才选择自己与自己相处生活吧。
毕竟恨自己可以恨得心安理得,恨别人却会恨得怨天怨地。
那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