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少年的你』在不久前上映,上映7天票房已突破8亿。豆瓣上30万人打出了8.6的高分。微博热度也是居高不下,就连知名社会学家李银河也发布微博长文表示,「它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
影片由周冬雨和易烊千玺主演,这个少有的以「校园欺凌」作为题材的电影,讲述了被一场校园意外改变命运的两个少年如何彼此守护、相伴成长的故事。
影片上映后,社交媒体上引发了许多观众对于年少时期关于校园霸凌的回忆,更是引发了同志群体的共鸣。虽然同志人群早已摘下了「罪」与「病」帽子,但却仍逃不过一句「不男不女」的嘲讽。
少年时的校园时光,对于所有同志而言,也许并非是「阳光」、「快乐」、「无忧无虑」的代名词,相反,那可能更多意味着「困惑」、「欺凌」甚至是在此后的日子里都不愿回忆起的「至暗时刻」。
少年,是人在一生中最接近于「动物性」的时光。校园,亦是一个信仰丛林法则的「斗兽场」。
在我们期待受欺凌者「要坚强」时,法律和教育,不应缺位。
真实的校园,远比影片中要「真实」得多
『少年的你』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少年成长、残酷青春和校园霸凌的故事。影片取景于重庆,重峦叠嶂的山,纵横交错的路,若隐若现的石板小路,搭配上潮湿的空气和晃动的镜头。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讲述这个成长、挣扎、逃离的故事,再合适不过。
故事发生在一个人满为患的高三复读学校。黑压压的脑袋、黑底红字的高考天数倒计时、嘈杂而杂乱的教学楼……一切都仿佛井然有序,可宁静下,却暗藏着暴戾。
主人公陈念是个话不多的三好学生,因为家庭原因,她在排球课上被同学集体孤立,下楼被狠狠地推下台阶,被人堵在回家的路上拳打脚踢,被剪光了头发,被拍裸照……而欺凌者,是一群看上去人畜无害的漂亮女生。
把男孩逼向死亡的第一刀:「娘娘腔」
有人说,影片的剧情略显牵强,霸凌者过于妖魔化,让人觉得有些「过火」,显得不真实。
可那些人有所不知的是,真实的校园,远比影片中的校园,要「真实」的多。
一些人在谈及霸凌时不屑一顾,因为在他们的逻辑里,受欺凌者之所以受到欺凌,是因为软弱,是因为不懂得反抗。
但你是否想过,如果一个孩子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另一群孩子的辱骂、嘲讽,还要承受老师甚至是父母的不理解,乃至来自世界的偏见,对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
对于一个孩子而言,这可能意味着死亡。
今年5月14日,青岛15岁初三学生在微博发「遗书」。他自称是同性恋,在学校被同学以及老师挖苦、讽刺;在家里,他曾被父亲抓着头狠狠往墙上摔,并承受着家人的不理解和质问,「你是不是有病」、「你是不是变态?」……
「遗书」发出之后,在微博上引起广泛关注,后青岛警方介入,找到了试图寻短见的他。
是什么把这个男孩逼向死亡,第一刀往往是语言的嘲讽,比如说——
「娘娘腔」。
去年,在电影『战狼2』的宣传活动上,主演吴京公开表示,「拍『战狼』就是因为社会上娘炮太多。」在被主持人问及如果自己儿子是「娘炮」怎么办时,他回答说,「如果自己的儿子是娘炮,会大嘴巴抽他。如果看到一个男人太过阴柔美,会一脚踹过去。」
吴京错了吗?是他一个人的错吗?实际上,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何止在他一人的心中?
还记得李宇春吗?他因为中性的个人风格可谓承受来自全社会的「五雷轰顶」。我们不禁发问,「男人要像男人的样子,女人要像女人的样子」,这样的性别固化标签要过多久才能撕去?
李宇春以一种不变的、无声的「反叛」,打破了大众对于中性风的刻板印象。
「你怎么不男不女的」、「娘娘腔」、「真是娘炮儿」、「男孩应该有个男孩的样子,女孩应该有个女孩的样子」……把那位15岁男孩逼向死亡的,究竟是那一句「娘娘腔」,还是来自于性别固化的偏见?
「我的小孩没有了,但我要去救像他这样的小孩」
当我们要求受欺凌者「要坚强」时,法律和教育,不应缺位。
去年6月,蔡依林发表新专辑,里面有一首歌叫『玫瑰少年』。歌曲讲述的是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这个被称为「玫瑰少年」的故事主角,本名叫叶永志,1985年出生于台湾。
那时,他还是初中三年级的男孩,是所有人眼中的懂事孩子。但他的结局,是在学校被霸凌致死。原因是,他「喜欢女孩子的东西」。
叶永志三年级学校里的老师向叶永志的母亲反映,叶永志喜欢做女孩子做的事情,并且建议带叶永志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告诉叶永志的母亲:「你的儿子很正常,那些觉得他不正常的人才不正常。」
但是心理医生的诊断并没能阻止叶永志在学校遭受伤害。同学们时常在他去洗手间的时候,脱掉他的裤子检查是不是女生。为躲避同学们的欺凌,他只能在上课的时候,在没有人的时候偷偷去上厕所。
2000年4月20日上午,叶永志在他最爱的音乐课上提早五分钟下课,之后再也没有回来。人们发现他倒在厕所里,血流不止,急救无效。有人说,叶永志间接的死于性别刻板印象带来的暴力与欺凌。
叶永志去世后,经过六年的诉讼,学校三位员工以「业务过失致死罪」被判刑。而这件事也震惊了台湾社会,在叶永志过世两年后,台湾通过了『性别平等教育法』,台湾性别平等教育协会出版『拥抱玫瑰少年』以记录叶永志事件,并藉此探讨其性别平等教育的意义。
这位男孩的母亲后来站在2010年高雄同志大巡游上,她说,「我很高兴见到你们,孩子们你们要勇敢,天地创造你们这样的一个人,一定有一道曙光让你们去争取权益,要做自己,不要怕。」最后她说,「我的小孩子没有了,我要去救像他这样的小孩子,我们没有错,我们要向着阳光去争取我们的权益。」
愿人们不必坚强,也能被世界温柔以?
2016年,联合国针对青少年校园欺凌的调查中,有25%的青少年曾经因为性别或性倾向遭受欺凌。同年的另一项调查显示,遭受恐同欺凌的儿童和年轻人,其面临压力、焦虑、抑郁、自卑、孤立、自残和自杀倾向的风险都会增加。
2018年5月7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发表了第一份因「性倾向」而导致的校园暴力全球报告。结果显示,因性别认同而遭暴力的情况普遍存在,轻则成绩受影响,重则离开校园,甚至有更高的自杀倾向。在某些国家,多达85%的男女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学生在校遭受因性倾向而起的暴力,其中还有45%的跨性别者因此离开校园。
在国内,甚至在全世界,性别平等教育其实都才刚刚开始。
2018年3月,日本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正式修订完成,其中8家出版社将校园欺凌写入教科书,有4家出版社的教材引入了关于科普LGBT、性别认知的内容,这在日本初中教科书中尚属首次。
2018年11月8日,苏格兰表决通过了在全国各公立学校强制性开设LGBTI全纳教育的计划,成为了全世界首个做出此举的国家。
2018年9月,广东省中小学开始全面实行性别平等教育;同年12月,天津在全市中小学校实施性别平等教育工作。在两份红头文件中,都强调「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据媒体报道,在广东博文学校四年级的一次性别平等教育「专题课」上,老师提问孩子们:「Ta哭了,大家刚想要和Ta说话,Ta就哭了。Ta在很多人面前哭了。Ta是男生还是女生?」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是「女生」。
随后老师向大家还原了真实的场景,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游泳运动员孙杨以0.13秒的劣势与金牌失之交臂。赛后,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失声痛哭。通过这个案例,孩子们知道了男生也会通过哭来释放情绪,我们也看到了孩子们心中,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
2016年里约奥运会,孙杨输在了对手霍顿的手中,拿到了银牌。走出泳池后,孙杨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情感,抱着记者痛哭起来,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不能否认,让一个社会真正接纳性别的多元平等,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那也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同样不能忽视的是,脚步也许缓慢,但世界在进步,许多人在努力尝试改变。
我们愿那些曾伤痕累累的人能够坚强。
更愿,人们可以不必坚强,也能被这世界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