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电视剧《流金岁月》,一窥剧情所传递的婚姻观:有钱人终成眷属,门当户对才幸福。
出场人物的环境便制定好了这部剧的婚姻观,只有门当户对才是真爱。
不知为什么,在往常的电视剧里富家千金总与穷小子终成正果。
就这部剧反映的现实问题来看,更是反映了演艺起源于生活。
很多人总觉得门当户对是扯淡,是封建思想,可当你结婚了,走进了婚姻生活,才会发现自己当初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人得先吃饱喝足,才能谈享乐快活,
可如果两个人连对衣食住行的理解都不在同一线上,他们的思想境界能成平行线吗?
年轻时总以为“有情饮水饱”,父母家人的劝都听不进去,只有被现实打了狠狠的一巴掌才知道后悔。
一个人在面对感情和婚姻时,如果自我认识不清,幻想一些跟自身条件差距很大的东西,结局往往不会太幸福。
这种差距不光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层面的,可是说句不好听的话,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俩人之间物质基础差距比较大了,那精神层面会在同一水平线吗?
经济基础、生活环境完全不一样,受的教育、见的世面也就不同,这都会影响一个的眼界和价值观。
每个人都有他的生存环境,身上总会带些来自生存环境的影子,有些东西是刻在骨子里的。
一个本身条件和家世背景都很普通的人,一朝得势得娶(嫁)高门,他(她)的心路转变不外乎两种结局,
一是变得牙尖嘴利、尖酸刻薄,处处显示自己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却不知这种不是来自身的优越感是最不堪一击的;
要么就是变得更加谨小慎微、人云亦云,委曲求全,在家庭生活中毫无存在感。
一些中间层次的年轻人,一边抱怨阶层固化、晋升遇天花板了,一边又在谈婚论嫁时推崇”门当户对"。你到底想怎么办?你想晋升更高,遇阻,你就大谈阶层固化。
而当一个无名人士爱上你,想与你攀亲,你却用大谈"门当户对",把人家筛下去。真矛盾啊!
我不明白,现代某些年轻人,深受现代化信息文明的阳光雨露,可是,在婚恋生活上,却想穿越回到古代。
杨绛先生的一段话:“
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
我以为,夫妻间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
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杨绛和钱钟书这对文坛佳偶,原本在物质上“门不当户不对”,却因为各自在学术上的拼命钻研,
努力奋进,再加上彼此的支持与理解,成就了非凡事业,并且一路相携起来,
成为文坛史上的一对人人称羡的天生绝配。他们婚姻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精神上的门当户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