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同性恋群体是一种政治正确。
我们搞平权,搞骄傲月,希望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与尊重。
可笑的是,搞着搞着,反对的声音却好像越来越响,说我们在搞特殊化、高贵化。
而“政治正确”,也渐渐变成了一个值得玩味的评价。
其实我觉得,排除那些坚持认为“同性恋是病,得治”的人不谈,很多时候,难道真的不是因为“同性恋群体”自己做过火了么。
我曾经在某个同性恋公益组织里做过一段时间的志愿者,刚开始的时候真的很开心,觉得自己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了。
可后来连续的三件事让我逃一般的退出了这个组织,并且删除了所有相关的联系人。
第一件,是参与举办了一个关于自我认同的分享会,本意是引导更多的人完成对自己同性恋身份的认同,结果,却变成了“比惨大会”。所有的讲述者滔滔不绝地控诉父母对自己行为的不理解或阻挠,事无巨细的描述自己的爱情悲剧,全然不顾与会的同龄人是否有兴趣,家长是否有共鸣——某一个体细节化的惨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你也不是因为自己惨就认同了自己。这一场分享会,似乎是浪费了我一整个下午的时光。
如果说,第一件事主要问题在于讲述者质量太差,那第二件事情,问题就在于价值观了:那次聚会,聚集了许多的家长,其中有一位家长,应该是刚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恋,还处在难以接受的阶段,刚接过话筒讲了两句便失声痛哭。可立刻,另一位家长就接过了话筒,大声告诉她:“这都不是事儿!我一个月就接受了!”,接下去,有“两个星期就接受了”的,“一周”的,“三天”的,甚至“当天”的。一个声音比一个响亮,看起来一个比一个骄傲。
而组织的创办者也以“骄傲”做总结却丝毫没有觉得有任何不妥。我却注意到那位痛哭的家长一点点变得更加崩溃,她好像更加责怪自己,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能也如此"骄傲"地接受自己的孩子。这些分明是又一次的伤害。我不知道在场所有发言人的“共情”在哪,我也不知道究竟该“骄傲”些什么。我只觉得自己在一个大型传销现场,又或是一个邪教组织聚会上。他们一口一声“我们骄傲!我们自豪!”,可我只想离开,快点离开。
最后一件事,是一群组织里的家长,举着彩虹旗去上海的某个相亲角给自己的同性恋孩子找对象结果被驱逐,随后在网上发起舆论攻击该相亲角安保、当地政府等。其实这事儿真的是,举个不是很和谐的例子——你拿着猪肉去清真寺正门口叫卖结果被人家打了,站起来就骂人家“凭什么到处都给卖猪肉就你这儿不给卖!”——差不了太多。老说别人不尊重同性恋群体,可是你们也别“代表”同性恋群体去不尊重别人啊。
于是我跑了。
从此每当我听到“我为我是同性恋而骄傲”时都一阵脸酸。
实际上,因为一句“I am proud of being a gay”,才有了“骄傲”这一宣传路线。
既然有“骄傲”了,导致很多第一次听闻的人会想当然的以为是在说“同性恋”高人一等,又或者与众不同。
但实际上,英语语言不同于汉语语言,它在很多很多情况下是一种情绪语言,表达的是情绪而不是严格的具体内容。
常看美剧的话能发现,“be proud of”后面跟的,可以是我做人诚实,也可以是我独立完成了家庭作业,更可以是我今天忍住没吃夜宵这样一件普通的小事。表达的更多是一个正向的情绪,一个肯定的态度,而不是中文里“骄傲”一词所含有的一种“我比别人好”的意味。
也正是因为“骄傲”这个词的滥用,实际上对平权宣传产生了很多误导性的作用。
有些普通的中立者变成了反对者,他们认为,你同性恋有什么好骄傲的,骄傲个屁啊,好像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一样。而一直以来的反对者则因此对"同性恋"产生更加强烈的反感,并站起来喷你一波。
而一些不加思考的支持者却以为,我是同性恋我就可以骄傲,我恨不得有一天能把“同性恋”写在脑门上——看看知乎,有太多gay的个人简介头几个字就是“同性恋”/“弯的”。
写过简历的都知道,越是重要的东西越是想向别人强调的东西大家就越是喜欢往前写。
但我真的很反对,这种把“同性恋”作为一个特殊标签给自己贴上的行为。
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越炫耀什么,他就越缺少什么”。
同样,越是强调“同性恋”这一标签,实际上越是可能因为你认为同性恋是特殊的、需要被特别对待的。
但,凭什么呢?
事实上,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同性恋,可以成为我最最最普通的标签中的一个。
我是个男人,我喜欢游戏,我在我自己所在领域内是个专业的人,我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朋友,身边的人觉得我善良正直,同时我喜欢的人是个男人。
就很正常,就很普通。
没有必要骄傲。
最后,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觉得,说同性恋的不好,就是歧视同性恋。但行为不端、感情不专、滥交、骗婚,都是同志圈真实存在的问题。存在的事情不让别人说,就是不能正视问题。
不能正视问题,又如何解决问题?
诚然,说这些事儿的人里有的是真的反对同性恋。可是,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接纳不同的声音,和那些不能接纳同性恋的人,又有什么区别?